香港消委會在2020年發表了一份針對香港巿場 益生菌消委會 的調查報告: (詳細可到消委會官網:https://www.consumer.org.hk/tc/article/567-probiotics/567-probiotics-what-is-probiotics )
消委會在市面收集了40款聲稱能提供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當中有6款標示為女士專用;11款為兒童專用;另有23款普通益生菌樣本,其中9款標示少於12歲的兒童皆能食用,有11款則沒有標示適用年齡。樣本的售價由$99至$788,若以每日食用分量計算,則由$5.3至$52.6不等,價格相差近9倍。
益生菌消委會 調查報告指 僅4成樣本按指引列出菌株大部分標示不齊全
國際益生菌協會制定的自願性行業標籤指南,要求產品應清楚標示其益生菌的菌屬、菌種和菌株,和其數量以菌落形成單位(CFU)表示。然而,只有15款樣本在包裝上清楚標示所有益生菌菌株,1款只標示菌株編號,3款只標示菌屬,20款只列出菌種,更有1款完全沒有標示相關益生菌的資料,只在成分表中以「本地大學研發綜合益生菌」取代,消費者想辨識自己服用哪種菌亦無從入手。在33款標示有多種菌種/菌株的樣本中,只有7款明確標示菌種數量,標示資料並不理想。
另外,有19款樣本建議消費者可按個人需要或身體狀況,進食不同分量。然而,益生菌數量並非愈多愈好,因應不同健康狀況或菌種,所需菌量亦有所不同。一般消費者並非專業醫護人士,不能自行診斷,可能會服用不適合的分量而增加出現副作用的風險,或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益生菌消委會 報告由我們品牌營養師顧問補充:
雖然我們產品標示非常清晰,也列明菌種名稱和數量,我也公道一點補充,明白多數品牌商會認為菌種不是重點亦覺得消費者未必有專業知識去判斷菌種的優缺點,很多時消費者購買是其品牌信心及其配方,沒列明並不代表其品質有問題,亦不代表沒有效果。而現在網絡資訊容易獲取,香港巿場不少人已對保健品多多少少有認識而且願意花時間去搜集資料,如果各大品牌都提供更多資訊,其實也非壞事,我近日也留意到各品牌已經都有更新包裝的說明,大家可以多點了解。

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益生菌產品
首先大家應先了解益生菌的作用,由我們營養師顧問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腸道的戰爭
自然界有益虫害虫,腸道界就有益菌和壞菌,大家不難理解,而腸道空間有限,存在億萬細菌,細菌各自求存,此消彼長,所以益菌第一個作用就是對抗壞菌,把壞菌趕出人體。
免疫大軍的訓練
腸道壁有很多免疫細胞,益菌會刺激免疫細胞等於在訓練免疫系統增強之餘並不失調,讓免疫大軍強大又不會發瘋,優化免疫系統。
促進腸道蠕動暢便排毒
這個功能相信10位服用益生菌,9位都首先體驗到益生菌的好處之一,不少有服用益生菌的人仕,服用一個月左右就明顯感覺腸道的舒適感。腸道多蠕動和清空,都有助減細肚腩。
營養攝取與後生元
益生菌還可製造營養給人體,例如維生素K、維生素B都可以透過益生菌轉化生成,其產生的酸性環境亦有助把殘餘食物中的鈣等礦物質提取出來,除了這些基本營養素,它們還能把益生元(例如蘋果果膠、菊苣糖、低聚果糖)轉化一些對人體極具益處的後生元,例如顧小培博士經常提到的丁酸鹽,短鏈脂肪酸(SCFA)、細胞壁片段、功能蛋白、細胞外多醣(EPS)、細胞裂解物、有機酸、抗氧化物質、肽聚醣衍生物等等,都對人體有很大益處。包括抗頑症、優化免疫、穩定情緒、骨質密度提升、皮膚改善等等。
除了以上基本功能,也可以看看下述的特別需要。
益生菌與肝的關係
不少研究顯示,益生菌不單有利腸道健康,部份益菌對肝的保健和消肝脂,對肝的益菌有那些?
B菌-雷特氐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C菌-乾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LPL菌-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GG菌-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A菌-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五大護肝益生菌,它們除了各有其獨特功能,不少對護肝的研究都同時對保護肝功能、消肝脂、抗發炎等都很有助益,還有能減低酒精對肝的傷害。日常如果你有口氣、放屁很臭、啤酒肚,其實也不單是腸道問題,肝的連動也非常重要,所以這些菌株就有著一舉兩得的效果,很適合不同人仕。

益生菌與過敏
LP菌-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GG菌-鼠李糖乳桿菌GG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龍根菌-長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這三種特別多關於過敏的研究,它們都能讓免疫系統減少過激,如果你對食物過敏、化學物質和塵蟎過敏,導致皮膚濕紅痕癢、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反應,都可以服用含有這三種的益生菌。
抗疫需求 益生菌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比較多有關防3疫方便的科學研究,但其實A、B、C都有關研究有著抗疫的研究,稍稍看過文獻,益生菌主要作用是在腸道調節免疫反應,降低炎症反應,從而緩衝病毒帶來的急性炎症。但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為此追求獨立某一種菌種,菌種應該多元,以免失去平衡,所以服用一款多元但包含鼠李糖乳桿菌便可。
益生菌的攝取和生存:
不少營養補充品都講求吸收,益生菌有點不同,他的重點是生存,而其生存第一關是在你服用前的保存,益生菌補充品是一個生產難度頗高的產品,必需有嚴格無菌衡溫環境的生物實驗室把益生菌培植,再用精密的凍乾技術把益生菌保存於睡眠微活躍狀態,所以益生菌其他成本比其他植物提取物都較高,科技進步為了更好保存其活性,會使用微囊技術包裹,減少污染、紫外線、溫濕變化影响,可想而知真正要生產出好品質的益生菌產品成本真的不輕。
當你買回來服用,第二關要過的是你的胃酸,益生菌兩種抗胃酸的方法:
- 選擇抗酸強的菌種,只要你餐後30分鐘內在胃酸給食物稀釋酸度時服用,存活率有一定比例,所以一般會使用粉劑包裝,可沖水或直接口服,相對地份量需要較多從而對沖存活率。
- 使用抗胃酸膠囊,是最有效保護的方式,可以不論任何時候服用都能避免胃酸影響,所以可以在最好發揮作用的空腹或餐前30分鐘時候服用。
當進入了腸道,就過第三關,喚醒益生菌並讓它持續生存並繁殖,這時就靠益生元,專業的益生菌產品都會加配一點益生元,讓它們在腸道混合起來時可以即時喚醒並提供食糧(益生元可稱為益生菌的食糧),而由於一粒膠囊空間有限,如果能額外補充益生元,當然是超級益生元就更好,例如蘋果果膠、菊苣糖富集低聚果糖,可以同時補充,有助益生菌在腸壁上生活起來並有足夠充沛力量對抗壞菌。
益生 菌 早上 吃 還是 晚上 吃 比較 好?
上一章所述,相信在益生菌的攝取和生存你已經有概念,有些講法睡前服用效果更好,我不清楚這個說法是根據那個研究基礎,而我推斷是由於睡覺時腸道蠕動會變慢,益生菌會逗留腸道時間較長,有助定殖,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我就認為影响不算大,原因很簡單,食物在腸道逗留時間平均都有30多小時,才成便排出體外,無論你早上還是晚上吃益生菌,應該都有足夠時間在腸道定殖,我認為如果能配合益生元服用,腸壁上有充足益生元,益生菌能更有效定殖入住在腸壁,比討論在早上還是晚上服用更實際,再者,益生菌在腸道活躍時,會制造氣體,如果你在睡前服用,有些人反而感腹漲而影响睡眠,我個人就偏向不建睡前服用,但晚餐後服用還是可以的。
了解完營養師的專業建議,相信你對益生菌補充品的選擇更有掌握,不想再花時間找,不妨按下連結看看下方我們德信健益生菌產品,已是非常完美的選擇。

